海關認定的A類企業、當地的出口大戶卻多次被查驗貨物,造成交貨期被耽擱。在第113屆廣交會上,這一問題引起部分外貿企業的“吐槽”。
浙江一家出口園林工具的企業人員表示,當地海關對該公司出口貨物的查驗率高達45%,而當地的平均海關查驗率僅為5.5%。
根據相關規定,海關在監管區內實施查驗不收取費用,但對集裝箱、貨柜車或者其他貨物加施海關封志的,要收取封志工本費。此外,因查驗而產生的貨物搬移、開拆或者重封包裝等費用,也由企業自己承擔。
雖然費用不多,但查驗耗時過長:“處理及時的話是一周,不及時的話可能就是一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該企業被當地海關評為A類企業。根據《海關企業分類管理辦法》,海關對企業設置AA類、A類等高資信進出口收發貨企業適用較低的查驗率。
作為一名“好學生”,為何被查驗率高達45%?
“A類企業只代表說信譽好,不代表可以免查。我們的出口量大,被抽到的幾率就會大。”該負責人說。該企業在阿根廷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5%,每年來自阿根廷的采購額達到十幾億美元。但公司多次被海關查驗,交貨期被耽擱幾周很正常。
為了避免貨物“全軍覆沒”,該企業不得不分多個單子走貨。
浙江一家發電機制造公司也曾遭遇查驗時間過長導致訂單損失的問題。
該企業朱姓負責人稱,公司每天5~6個貨柜被查驗,查驗率達10%以上。“一柜的查驗費用要1600元,還要耽誤船期,多交貨物滯留碼頭的費用。海關能不能縮短時間減少我們的損失?”
受訪企業都希望海關查驗效率能夠提高。
一位海關人員表示,當地海關更加了解企業的情況。企業在遇到上述問題時應主動通過當地海關與上級關溝通。“我馬上跟上級關溝通,兩天內給企業答復。”
“海關服務質量有提升,態度非常好。”楊姓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