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出口市場國家的貨幣貶值頻繁波動,成為影響當前外貿出口企業的重要因素。”3月26日,在今年首場外貿預警論壇——監測點暨預警點業務培訓會上,來自中信保浙江分公司的相關專家分析今年外貿風險時指出,隨著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出現,及中東、北非區域動蕩持續蔓延,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風險明顯加劇,其中新興市場國貿易摩擦有所增多。
據了解,去年紹興縣共涉及各類貿易摩擦6起,涉案企業67家,涉案金額達1.9億美元。今年1月份,泰國商業部外貿廳開始對進口機織物發起保障措施調查,我縣1家企業涉案金額80.7萬美元。
“這其中,不少摩擦是緣于市場國貨幣貶值造成。”相關專家指出,目前,在東亞地區,日元匯率接近出現大跌,而在西歐,上月末英國的本幣政府債務評級調低后,導致英鎊匯率持續走低。此外,從去年二季度開始,新興市場經濟體普遍面臨貨幣貶值壓力,這無疑加大了出口企業匯率風險。
為應對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從3月起,縣商務局推出10場外貿風險預警業務培訓會,針對不同的外貿出口新問題,與出口企業及時“通氣”。同時,外貿運行調查檢測點由當初的55個增加到90個,以此提高外貿企業變化動態準確率。依托網絡專門開辟了“預警平臺”,把最新的對華貿易壁壘等情況及時通報企業。另外,我縣還形成預警示范點,將貿易摩擦應對的關口不斷前移,化纖長絲外貿預警示范點借助國際貿促會的資源和渠道,在巴西、土耳其、埃及等重點出口市場聘請外籍顧問,并將探索建立合理定價機制作為增強預警防范能力的重要內容,從源頭上減少貿易摩擦風險。
“今年,將全面拉動‘外貿預警’這張網,進一步幫助企業了解當前的國際形勢,增強企業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壁壘和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能力,不斷給紹興縣外貿從業人員敲響警鐘,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和企業整體實力。”縣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紹興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