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毛紡織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吳忠市召開。
如何抓住“兩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做大做強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羊毛紡織產業,11月20日,自治區輕紡工業局召集全區羊毛紡織行業有關負責人進行實地參觀和專題研討,并規范羊毛紡織行業生產經營秩序,明確羊毛紡織產業定位,防止絨毛混淆、以毛充絨現象發生,切實保護我區羊絨產業健康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我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較快,形成了以銀川和吳忠兩市為重點,以“四園一區”為主要集聚地,以羊絨、服裝、羊毛紡織為主的產業結構布局。寧夏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羊絨產業原料流通集散地和重要羊絨制品生產加工基地。今年國內外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我區紡織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增長,1-10月,全區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9.4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1.80億元,顯示出發展潛力。但是由于我區羊毛紡織初加工產業進入門檻較低,采用的基本都是二手設備,加工生產的分梳綿羊毛,存在細度和長度不達標的問題,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部分企業銷售陷入困境。另外,由于我區羊毛紡織企業大多數從事分梳羊毛加工,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產品附加值低。還有一些羊毛分梳企業對羊毛、羊絨的概念不清,將分梳后的綿羊毛誤認為“綿羊絨”,對已經形成的“寧夏精品羊絨”品牌構成威脅。自治區輕紡工業局要求政府各級部門和羊毛紡織企業,一定要抓住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發展建設的有利時機,大力實施技術改造,防止出現“綿羊絨”概念,使我區羊毛紡織產業發展成為寧夏另一張產業名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羊毛紡織行業有關負責人在吳忠市利通區毛紡織企業參觀調研。
寧夏回族自治區羊毛紡織行業有關負責人參觀吳忠市利通區毛紡織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