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由于全市的領帶產業沒有一套統一的染色真絲色卡,每個企業都使用自制的色卡,給客戶、染色真絲供應商、印染企業都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由此所帶來的質量爭議也頗多,影響了領帶企業及產業的發展腳步。記者從市質監局了解到,該局于今年上半年出臺的《染色真絲分色分級》聯盟標準,解決了這個難題,也為全市領帶產業的轉型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領帶是嵊州市重要的塊狀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年產領帶3億條,而染色真絲作為領帶的主要原料,年需求量在5000噸左右。在此之前,各個領帶企業對染色真絲的標準不一。市仟代領帶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君鋒告訴記者:“染色真絲方面,以前企業都有各自的標準,比如以大紅色為例,我們企業的標準可能是F,其他企業的標準有可能是S,達不到統一的標準! 而好多企業因為色卡、色絲、色號的不統一造成很多庫存,據市領帶行業協會的調查數據表明,由此造成的色絲庫存積壓,價值達到 1至1.5億元。
市質監部門發現企業所遇到的這一突出問題后,經過充分調研,進行市場摸排后聯合市領帶行業協會,對全市120余家領帶企業進行走訪,對主要真絲領帶企業的染色真絲使用顏色進行了采集,共采集到染色真絲經線顏色250個,緯線顏色600個,同時還廣泛征求了幾家染色真絲用量較大的企業的意見。邀請有關專家,經過多方面的協調溝通,制定了領帶真絲的分色分級的標準,并通過了省級驗收。
市領帶行業協會秘書長錢豐說:“這個標準制定以后,很多企業會在進原材料、染色的時候,考慮企業之間的用量,互相溝通、資源共享,盤活存量、資金,減少積壓,對企業有很大的好處!
李君鋒對此也感受很深:“從原料供應商到客戶,大家都有了統一標準。更重要的是,有了統一的標準,就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各個領帶企業之間可以互相調配,互利互惠。”
市質監局副局長周謝東告訴記者,嵊州市領帶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標準的統一至關重要,這也是真絲原材料能夠進行大物流運作的一個前提條件和基礎。為了推行聯盟標準的實施,市質監部門、領帶協會和企業緊密配合,通過對企業進行技術培訓的方式,讓企業盡快掌握聯盟標準的內容和要求。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和穩定染色真絲的質量,市質量監督檢驗所還添置了一批生絲、染色真絲等的檢驗設備,完成了生絲、染色真絲檢驗檢測項目的設備投入和實驗室改造,可以更方便地為企業提供檢測方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