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勇展示原始的麻及由苧麻制作的布料
武漢的夏季高溫高濕,穿化纖類衣服,悶熱不透氣;穿棉質(zhì)服裝,初穿舒服,出汗后卻很容易濕漉漉地粘在身上;穿絲綢也易貼在出汗的體表,變形失去飄逸感,且價格高并不實惠。
武漢夏季究竟穿什么才最舒適健康呢?昨日,武漢紡織大學紡織學院執(zhí)行院長張尚勇教授介紹,武漢夏季高溫時間長,出汗多,要求服裝面料透氣好,迅速吸汗,又能快速排濕,人體才能感覺更舒適。從吸濕、排汗、透氣功能來說,最優(yōu)選擇當屬“麻”;就防紫外線的效果,亞麻也高于棉絲,且麻布可使體感溫度降低兩度。因此,綜合而言,麻質(zhì)面料服裝最適合武漢的夏天。
張尚勇介紹,一般來說,天然纖維的透氣性和吸濕排汗功能比化學纖維更強。天然纖維包括棉、麻、絲、毛;化學纖維包括人造纖維與合成纖維。
張尚勇曾帶領學生做過實驗,有一個衡量指標稱為“濕感”,在吸收同樣水分的情況下,棉的濕感為40%,而麻的濕感為17%,即麻的排濕功能更強。麻的透氣性是棉的3-4倍,麻比棉吸水更快,同時還有一個獨特優(yōu)點,吸水快,水分散發(fā)也快。
相關實驗證實,麻布可使體感溫度降低2℃,按面料的降溫功能排序,依次為麻、絲、棉。
張尚勇為記者展示了最原始的麻和由苧麻或亞麻為原料制成一系列布料。苧麻被稱為中國草,是制作麻質(zhì)服裝的主要原材料。記者拿出一塊苧麻布料貼在手臂上,的確有涼爽感,汗水很快吸走,不過皮膚接觸略感生硬,不如棉布柔和。
張尚勇說,各種成分的面料其實都有優(yōu)缺點,麻的缺點在于,色彩不夠鮮艷,容易起皺,每次穿著需熨燙,同時皮膚接觸還有刺癢感。(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