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舉行的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上,一款織錦面料的女士提包引起觀眾注意。眼尖的老蘇州驚喜地感到了蘇州傳統絲綢名品——宋錦歸來的希望。
宋錦起源于宋代,發源地在蘇州,故又稱之為“蘇州宋錦”。宋高宗為了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需要大力推廣宋錦,并專門在蘇州設立了宋錦織造署。宋錦與南京云錦、四川蜀錦并稱中國三大名錦。它質地清美、工藝獨特,有“錦繡之冠”的美稱。但隨時代變遷,繁復的手工織造和昂貴的生產成本,使宋錦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優勢和固有的市場,瀕臨人亡技絕之危。2006年,“宋錦織造技藝”獲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與許多“非遺”一樣,宋錦也處在傳承保護的困境之中。僅靠政府設立的保護基金維持,只能躺在博物館里;而與市場的結合,宋錦就不僅能夠保護下來,還能迎來新的發展輝煌。
從衰落中尋找復活之路
只要見過宋錦女包的觀眾都認為,宋錦巧妙運用在時尚物品上,可用“驚艷”來形容。這是蘇州一家絲綢企業與宋錦的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女士共同努力,將傳統的宋錦織造技藝與現代化織機技術相結合,使宋錦的大規模生產得以實現,使瀕臨滅絕的宋錦技藝有了發揚光大的基礎。“宋錦產業化”項目負責人、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告訴記者,宋錦織造邁入電子時代,價值不言而喻,市場商業價值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傳承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就是“活態保護”,用科學方法和現代思維去演繹宋錦,更多地把宋錦產品應用到與生活緊密相關的領域,才能更好地傳承這一蘇州絲綢文化、中國絲綢文化的代表作。
“活態保護”的觀點其實早已有之,但實施起來卻非常不易。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克服傳統工藝的缺陷,使之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產業需求。因此,找尋宋錦衰落的原因,成為吳建華開始“復活宋錦”的第一步。拜訪了許多老專家和老工程師之后,他發現,宋錦制作工藝較為復雜,一般錦只是緯線起花,而宋錦則是經緯同時起花,而且織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紋組織”,兩經三緯,經線用底經和面經,底經為有色熟絲,作地紋;面經用本色生絲,作緯線的結接經,總之一句話,不算上紋版制作,僅織造程序,宋錦要比一般錦費時兩倍以上。宋錦染色需用純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將絲根據花紋圖案的需要染好顏色才能進入織造工序。染料挑選極為嚴格,大多是植物染料,也有部分礦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另外,宋錦制作紋版的時間也很長,20厘米的小花型,需要做成1800張版,費時一個月以上,大花型就得花費更多時間。因此產量低、成本高是傳統宋錦的一大特點。到了近現代,絲綢紡織工廠化后,由于宋錦工藝復雜,織造機械開發滯后,產量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洋機”變成了“土洋結合機”
能不能用現代織造設備,根據宋錦工藝改造成電子提花機呢?當吳建華提出這個想法后,許多老專家、老工人聽了連連擺手。2009年8月,吳建華斥資購入蘇州東吳絲織廠這家扛著“蘇州絲綢”大梁的百年老廠,一大群管理、技術人員的到來,讓他有了底氣。經過三年不懈的摸索、積累,在技術團隊的努力下,今年3月,一臺從國外進口織機改造而來、符合傳統宋錦織造工藝各項技術參數的電子提花織機終于研制成功。
“目前,世界上能生產宋錦的電子提花織機只有一臺,相關技術已經申請了5項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平時,廠里的工人都不能隨便接近。”走進鼎盛絲綢大門,工人們告訴記者,見到這臺經過改造能織出宋錦的電子提花機并非易事,機器享受單間、專屬工人待遇,須經特批才行。經同意,記者在工廠車間深處一塊單獨隔離的區域,近距離見到了這臺剛剛研發成的“宋錦電子提花織機”。織機飛速運轉,編織著一塊圖案精美的面料,“這就是宋錦,在織的是首批產業化應用的面料。”吳建華介紹說,與傳統的機械織機相比,改造升級的電子提花織機的優勢十分明顯。首先,門幅更寬了,傳統織機最寬的只有160厘米,電子織機的門幅寬達300厘米;其次,在花幅上,傳統織機最寬僅20厘米,電子織機的花幅能達60厘米;最重要的是效率更高了,傳統織機每天每臺僅為18米,電子織機每臺每天能織出45米。產量雖較傳統織機顯著提高,但僅為其他普通織錦產量的1/3。
愛馬仕絲巾昂貴在哪里
有著多年宋錦織造經驗的專家何敏蘇告訴記者,電子提花機的研制成功為宋錦重生打下了堅實基礎,但要獲得現代市場認可、創造新的輝煌仍需要很多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匠”能力,也就是現代語言說的設計能力。宋錦在起源時就注重“意匠”,生產出來的錦高貴典雅,常用于裝裱宮廷名貴書畫和裝潢如意、唐三彩等的高級禮品盒。但這種設計能力,沒有一定藝術修養的人是無法具備的。普通織錦的圖案多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梅蘭竹菊等,而宋錦要與那些名貴書畫或者高級禮品相配,圖案、紋理的設計就不能等同一般,而且如何把不一般的設計用絲線表達出來,更要具備一定的織造技術、染色知識基礎。因此,古時候宋錦織造師都是與書畫家們“一個圈子”的,其藝術修養也十分高。
吳建華說,其實不僅是宋錦,意匠能力在每一件絲綢制品上都是核心和靈魂。為什么中國絲綢如今占據全球80%的市場份額,但高端市場卻看不到一點痕跡?為什么一條愛馬仕絲巾能賣幾千元而國產絲巾淪為跑量銷售的 “地攤貨”?關鍵還是在設計。因此,在宋錦電子提花機的改造上,設計的“表達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參數得到了大力提升。“數碼技術”與“人工意匠”的結合,極大豐富了宋錦的花型,有效提高了織造的精度,可生產出復雜花型、浮雕式圖案的高端宋錦產品,而且任何一次改樣,只需鼠標輕輕一點。這些都為開發宋錦延伸產品如裝裱錦、裝飾錦、欣賞錦、衣著錦,開發以宋錦為背景的書畫、唐卡、賀卡等文化禮品打開了巨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