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是一種以苧麻為原料,用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據記載,瀏陽夏布曾以“織工精巧、質地細膩”而聞名于世。明代瀏陽夏布被列為朝廷貢品,有“杭州紡綢換瀏陽夏布”之說。然而,由于市場逐漸萎縮,這個曾與菊花石媲美、與湘繡齊名的傳統文化產品現在幾乎在市場上消失。
日前,記者走進湖南省瀏陽市高坪鎮馬鞍村溫國慶家,看到1200多根細小的麻紗整齊地排列在約兩尺寬的木頭(專業名字:“緯經”)上。這些細小的麻紗,完全出自手工。
溫國慶介紹,制作夏布一般分三個大的工藝流程:漂白、績紗、織布。其中,僅漂白便有清水漂白、日光漂洗等6種方法。瀏陽夏布是將原色原料用石灰水加堿蒸煮后,再反復漂洗干凈,最后晾于河灘而成,整個過程不需漂白粉等添加劑,純粹用瀏陽河水漂洗。
溫國慶有著20多年手工織夏布的手藝,算得上是資深夏布手工藝老師傅。“一匹十幾米長的帳布,卷起來直徑僅寸許,真可謂是巧奪天工。”他說,做夏布不僅工藝要求高,工序也很麻煩。但是,以目前的收益來說,忙一個月也就掙個千把塊錢,“年輕人進入這一行的越來越少!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夏布有多好!”經營瀏陽夏布20多年的潘曉,見到記者后說了這樣一句話。苧麻的纖維長度為棉花的6至10倍,制成麻布衣服,易洗易干,透氣通風,穿著涼爽舒適。在日本,麻紡織品比棉紡織品價格高好幾倍。
溫國慶說,高坪鎮是瀏陽夏布的主產地,但目前生產夏布的作坊只是零星分散在各農戶家!艾F在還在織夏布的,絕大部分都是20多年前就開始干的老師傅了!彼J為,除了后繼無人之外,原材料緊缺也是制約瀏陽夏布生產的難題。目前,瀏陽夏布所用的原材料幾乎都是從江西、重慶等地運來,價格已從以往的每公斤40元上漲到80元。由于從事夏布生產的人越來越少,瀏陽夏布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據分析,瀏陽夏布現狀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深加工產品,比如缺少用瀏陽夏布制造的高檔成衣或工藝品。然而,制造深加工產品需要相應的設備、人才以及大量的資金。但這些在當地都是難題。
當地政府有關人士認為,目前復興瀏陽夏布的最好辦法是建立夏布旅游基地,開發體驗游。當地政府設想建立瀏陽夏布博物館,讓游客能參觀了解瀏陽夏布的文化歷史、制作工藝和精湛技藝。同時,開發體驗旅游,讓游客親自動手,體會織夏布的樂趣。這樣的做法在其他地方已有很好的范例。例如在浙江烏鎮的藍印花紡紗織布作坊,就有老師傅演示技藝。
不過,一位專業人士表示,實現這個想法有兩個難題,一是建夏布旅游基地需要大量資金,二是即使基地建成了游客量也難以保證。這位專業人士表示,拯救夏布是一個系統工程,最好是在政府的主導下,既發展深加工產品,又開發體驗旅游。他說,在韓國,被稱為“摩!钡南牟,經深加工制成成衣后,上好的一套要幾千元乃至上萬元人民幣。因此,只要找對路子,瀏陽夏布復興肯定“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