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戴安娜王妃選作婚紗的同款用料,有望下月進入上海尋常百姓家。記者從蘇州吳江市絲綢協會了解到,一款被譽為“塔王”的塔夫綢將入駐上海南京東路,由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參與設計的絲綢成品,也將逐步以“平民”姿態走進上海市場。
建制為鎮的吳江市盛澤,與蘇州、杭州、湖州一起,并稱為“四大綢都”,輕如煙、柔如水的盛澤絲綢,歷來也為文人墨客、時尚人群所喜愛。明清時期,盛澤是擁有織機最多的地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盛澤絲綢的出口量幾乎占據全國六分之一,是全國最優質絲綢的生產基地。但是,隨著紡織行業的戰略調整和化纖產業的崛起,吳江絲綢行業一度陷入“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窘境,國內市場發展緩慢,上海市面也難覓來自“綢都”的“好么斯”。
不過,這種局面有望得以改變,記者從吳江市絲綢協會了解到,源于百年老字號的“上久楷”(原為蘇州“上久坎”紗緞莊),最快將于下月在南京東路設立專柜,推廣多款具有傳統韻味的真絲產品。吳江市絲綢協會副會長、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介紹,其中一款被譽為“塔王”的塔夫綢,色澤絢麗,質地細膩,曾在1981年作為戴安娜王妃的婚紗用料,吳江產塔夫綢進入上海市場后,銷價僅為歐洲同款產品的十分之一。目前,傳統的吳江真絲原料,已形成了大提花家紡、絲綢服飾、箱包、絲巾等產品序列,產品銷往歐洲、美洲、日本、韓國,過去單純的生產型民族品牌,開始走向織造、成品一條龍品牌化發展。
2010年以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加劇和絲綢產業轉型升級,吳江絲綢行業開始嘗試“內外并舉”、從產業下游“游”向上游,不少敏感的企業增加長三角“布局”,“比如,我們向東華大學借腦,聘請專家全面參與面料研發、品牌營銷、成品設計等環節。”吳建華說,東華大學服裝學院面料庫中的絲綢面料,全部由自己所在企業提供,“舉辦國際性服裝展示會時,就能看到吳江的品牌面料。”下一步,他們還打算在上海常年舉行婚慶絲綢禮服展示。
據悉,由“上海智囊”參與設計的高端家紡品牌“羅瑪世家”、根源于光緒年間上久坎紗緞莊的“上久楷”,均有望于下月進入上海尋常百姓家。(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