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2008年9月25日,由河北省選送的50克優質棉花種子搭乘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飛行了兩天多后回到地面。如今,經過3年的選育繁種,農業專家終于從這50克棉種中培育出抗蟲抗病高產的“太空棉種”。明年春天,400公斤“太空棉種”將在河北省8個縣共計800畝的棉田里進行種植。據專家介紹,“太空棉種”的畝產量將達到500至750公斤,超過今年棉花畝產量的一倍。
3年種植選育出“太空棉種”
孫中進是省農業產業協會專家團成員、高級農藝師,多年來一直和種子打交道,2008年搭載“神七”上太空的50克棉花種子,就是由他和河間農民蘇海一起選送的。自從這50克棉花種子回到地面,孫中進就分別在石家莊市農科院和衡水、滄州的試驗田里開始了3年的精心選育工作,他說“這些種子比自己的孫子都寶貝”。
“不是說搭載飛船上過太空的種子都叫‘太空種子’,在太空中,這50克棉花種子接受輻射后變異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回到地面后進行種植,至少要經過三四代的篩選,最終得出的優質種子才能叫‘太空種子’,一般是千分之三的比例。”
2009年春天,孫中進把50克上過太空的珍貴棉種種到了自己的試驗田里。“當年秋天,這種棉花的產量就達到了400公斤/畝,遠遠超過了普通棉花。棉桃大,每個棉桃重量超過七八克。還抗蟲、抗病。”第二年春天,經過去劣存優,再進行第二代種植;今年秋天,經過第三代種植選育,孫中進終于成功繁育出第一代“太空棉種”。這一成果已得到河北省農業部門的認可。
400公斤種子明春在河北省種植
“最近我們與河北、山東、河南的棉農簽訂了合同,種植第一代‘太空棉種’,并且向棉農保證畝產要達到500至750公斤,比今年全國棉花平均畝產200公斤的產量高一倍。”孫中進說。
據透露,“太空棉種”的首批種植縣共16個,其中河北占8個縣,分布在滄州、衡水、邢臺、邯鄲。每個縣種植面積100畝,以每畝地0.5公斤棉種計算,共有400公斤“太空棉種”明年將在河北大地上開花結果。其余的400公斤“太空棉種”,將在山東省的3個縣、河南省的5個縣種植。
“太空種子”為什么產量高
“太空種子”為什么會比普通種子產量高?能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好處?
據河北省農業專家介紹,河北省在2002年曾選送來自保定安國市的22克小麥種子搭載神舟3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如今,這22克種子在當地經過了多次播種與繁殖,“子孫后代”數量飛速增長。與普通小麥相比,太空小麥的莖稈粗壯,麥穗整齊,籽粒之間特別緊湊,畝產最高可達到800多公斤。即使在滄州獻縣的鹽堿地或是邢臺內丘縣的丘陵地帶,今年畝產量也都超過了550公斤。
“‘太空種子’比普通種子產量高,主要是因為種子在搭載飛船進入太空后,在宇宙輻射、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以及低溫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變異,這種變異是在地球上無法實現的。但是,發生基因變異的原因目前還無法解釋。由于‘太空種子’要經過數代的培育篩選后才開始食用,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專家介紹說。
目前,由當年22克小麥種子培育出的“太空小麥”種子已走向市場,遍及河北、遼寧、山東、河南、安徽、甘肅,其中河北省“太空小麥”的播種面積已經達到300萬畝。“太空棉花”也將像“太空小麥”一樣,通過增產增收造福人類。(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