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工程院第122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生物質纖維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在銀川悅海賓館召開。國內紡織化纖行業的知名學者、專家和企業代表匯集一堂,通過探討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研究和發展趨勢、生物質纖維原料制備等問題,進一步推動化纖產業實現低碳經濟和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促進紡織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齊同生出席并致辭。
據了解,紡織產業是寧夏的傳統優勢產業,全國60%的山羊絨原料在寧夏集散,50%的分梳山羊絨在寧夏加工,34%的無毛絨從寧夏出口!笆晃濉逼陂g,紡織業特別是羊絨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形成了以靈武、同心兩大羊絨工業園區為基地,以中銀國際集團、嘉園絨業園、馬斯特集團、圣雪絨集團等7大集團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山羊絨分梳加工技術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生產的精品羊絨在世界享有盛名。羊絨服裝、“匯川西服”、回族服裝、皮草服飾成為寧夏紡織業艷麗奪目的4朵金花。目前,除中國名牌圣雪絨外,絨典、靈州雪、帕雪蘭等一批名優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也嶄露頭角。
齊同生在致辭中說,“十二五”期間,我區將著力建設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以多色環保紡織新材料為突破口,構建與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能源電力產業配套的環;w紡織產業中心,打造從紡織新材料到色紡、色織、服裝、家紡、裝飾產品等產業一體化、特色鮮明、專業化集聚、產業鏈完整的生態紡織產業體系,逐步形成示范區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成為西部重要的紡織化纖生產基地。規劃到2015年,初步建成120萬噸彩色滌綸生產規模及配套的紡織品產業集群,累計投資達到5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00億元;到2020年,彩色滌綸生產規模達到300萬噸,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同時,通過大力提升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加速推動我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工業結構由偏重型向輕重工業協調發展轉變,使寧夏的重工業與輕工業比例由目前的85:15調整為70:30,形成“重”有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輕”有生態紡織示范園的工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據了解,中國寧夏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將是引領我區紡織產業新發展的重點項目,目前項目規劃已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待批,有望今年年底啟動實施。此次,“生物質纖維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寧夏舉行,也將加快并推動我區生態紡織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