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月7日訊 南通崇川區觀音山街道享有“色織之鄉”美譽,截至去年12月25日,其規模企業由上一年的58家增加到96家,其中三分之二企業的效益增幅在30%以上;千家色織廠沒有一家在國際金融危機下破產倒閉。
為破解融資瓶頸,觀音山街道聯手金融機構,積極推行“聯貸聯保”新模式。東帝色織、雙蓮紡織等7家企業組成貸款聯合體,獲得金融部門1960萬元的組團授信,同時每家繳存40萬元保證金作為質押。由于聯合體成員屬上下游關系,規模相當,均有業務關系和融資需求,所以很快抱成一團。目前,“聯貸聯保”企業已發展到20家,運行狀況良好。
過去,當地色織企業有許多前期處理或后整理工序都由蘇南企業完成,每年約有4億元的加工產值流到外地。去年,當地政府引導企業前延后伸,抱團協作。有訂單但來不及生產、加工的企業,將生產任務轉給轄區“吃不飽”的企業;紡織企業員工培訓,幾家企業聯合起來一起搞,并通過現場交流、切磋經驗,分享經營管理成果。去年3月,原料價格大跌,雙聯、科爾等企業聯手采購了大批棉花,2個月后,市場出現大幅反彈,每噸棉花漲了3000元,使這些企業擁有了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