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工商局對佛山地區流通領域的兒童用品進行了質量監測,在兒童服裝抽查中,有些童服查出含致癌物質。而監測的19批次佛山企業生產兒童服裝中,合格率只有15.8%.佛山市紡織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童服生產企業要把好布料關,有自我檢測意識,并建議檢測機構增加檢測次數。
為降成本犧牲布料質量
對于市工商局公布的結果,市紡織行業協會已經獲得此方面的消息。“這也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不僅是在佛山童服,整個童服行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佛山幾乎有過半的童服企業生產的童服不合格。”市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吳浩亮透露,造成這種局面最首要是布料問題。
據吳浩亮介紹,目前童服企業的壓力很大,“現在經營不好,而且招工難,各方面的成本都提高了,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就找一些便宜又鮮艷的布料進行生產。”童服致癌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布料所引起的,而幾乎所有的童服廠對布料是不進行檢測的。“一些大型的品牌的童服企業就會向正規的布匹廠進貨,而一些中小型的就到處找便宜的布料了。”
據了解到,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外觀好看,選擇顏色鮮艷的布料進行生產,而就是這些顏色鮮艷的童服,在生產中有意無意地添加了含有可分解芳香胺(偶氮)染料,導致致癌物質的產生。
只檢測外觀而忽視內里
據吳浩亮介紹,目前童服行業比較混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童服廠的檢測不夠完善。目前很多的童裝企業基本上對布料沒有任何的檢測,“當然,我希望這布料的檢測能在布料流通出來就有一個好的檢測機制。”現在很多的童裝企業基本上只對童服的外觀進行生產后的最后檢測,如縫紉質量方面、裝飾物是否會刮傷小孩子、縮水變形等方面的檢測,很少會涉及到童服內部質量的檢測。“現在童服的利潤很低,而且檢測費用高,增加一個檢測的環節就會增加很多費用,所以很多企業能減就減。”
對于目前童服布料致癌的情況,眾多童裝企業表示,他們在生產時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而布料的檢測則不應該是由他們負責,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布料生產商的檢測。吳浩亮則表示,除了印染企業要把好關外,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本身要有檢測意識。同時,吳浩亮還表示,目前政府的檢測機構似乎只在兒童節前夕就對童服進行一次抽查,其它的時間則很少檢查,也造成了一些童服企業饒幸過關的心理,平時的生產則更隨心所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