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織布中每個色紗量計算法??
提問者:aas22 | 瀏覽次數: | 提問時間:
色織布怎么計算色紗量法?

提問者:aas22 | 瀏覽次數: | 提問時間:
追夢人
2018-11-28 15:07:19
"百米用紗量=(經密/經紗支數+緯密/緯紗支數)*門幅*系數
這個公式適用于快速計算,一般估算。系數根據不同原料而分,如果是棉:系數為0.064--0.068" 以下是我對于該公式的回復:我來補充一下吧!steven781123說的公式一般只用于纖維素纖維(棉,麻,或者T/C,T/R),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個公式主要針對短纖維的,中長纖維(比如:T/R仿毛)用這個公式計算會有比較大的誤差。而且,這是一個素色坯布(也就是染色布)的計算公式(色織不能用)!另外要注意一點,公式里面的門幅是坯布門幅,不是成品的門幅。舉例說:43-44"(成品)--47“(坯布);57-59"(成品)--63”(坯布),這些都是常規,無彈力的。
彈力品種又分四面彈(經緯向都有氨綸);緯向彈力。用緯向彈力舉例說明,72"的坯布,成品通常只有48/50"了。門幅變化很大。因此,現在做彈力的品種通常要說明成分。含棉多少,氨綸多少。總之一句話,紡織品千變萬化,不能一概而論。我現在用上面的公式通過常規品種舉例說明: 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要知道它的百米用紗量百米用紗量=47×(128/20+60/16)×0.059054=28.17(KG) 相當于281.7G/M .
其實百米用紗量對于面料的價格計算意義不大,因為這個數值只是得出了原料的用量,坯布的價格還牽涉到人工,機構損耗等多項因素。而且,原料的價格最近兩年由于市場放開以后上浮很大,不要說去年和今年的價格完全不同,就是上個月和本月的價格也不盡相同。所以,我認為百米用紗量的結果對于計算面料的理論克重還有一定的意義。還那上面一個結果來說吧: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每米用紗281.7G,那么染色以后的成品克重會是多少哪?我也提供一個公式僅供參考:每米用紗量×退漿率(通常為0.9左右,根據品種不同還有所變化)/成品門幅(要換算成米制)。因此44”全棉染色布20×16 128×60 成品克重=281.7×0.9/1.12=226.3G/SQM(平方米)。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有兩個疑問。
1) 為什么染化料不計入總量?這是由于染料對于織物的影響非常小。通常增加總量也在2~5克(根據織物厚薄)。相對于總體總量影響很小。當然,上漿或者涂層整理會明顯增加克重,就不能忽略。而一旦生產出現問題,比如返絲光,返還原不僅會使織物手感有明顯變差,強力降低,也會使總量下降。
2) 為什么在實際當中128×60的紗卡只能達到220~225克呢?這就得從我國紡織業的現狀說起。由于紡織業這個傳統行業性質,決定了我國紡織業除極少一部分企業以外,大家都是采用價格競爭的。互相壓價到了瞠目結舌的地步。俗話說“一分價,一分貨”,價格降低不可避免會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事實上,幾乎不存在不偷工減料的企業。有些企業由于年代久遠,工藝純熟。在配棉上下功夫,采用低一個標號的原料,甚至有低兩個標號的原料。一樣可以正常生產。一些年輕的企業他沒有這樣的技術,就用掛羊頭賣狗肉的方法。就拿128×60紗卡來說吧。其實熟悉面料的人都知道,市面上幾乎就沒有正宗的20S的紗線。通常都是21S,甚至是21.5S的紗代替的。這樣自然克重達不到理論總量了。還有就是,密度尤其是緯密能否達到60根的要求。事實上,多數坯布廠采用降緯密的方法降低成本。因此,購買坯布時一定要在合同中定明經向縮率。是3%還是5%。綜上所述,我要提醒大家的一點就是。理論數據僅供參考。絕大多數情況是要打折扣的。今天我再補充一點:“面700701”和“azhangzhonggu”i兩位關于英制支數的解答都有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在教科書上查到這樣的內容:公制支數是指在公定回潮率10%的條件下,1000米的紗線的總量。而英制支數是指在公定回潮率9.89%的條件下,1磅紗線,其長度是840碼的倍數。大家應當主意這兩個公式的回潮率條件是不一樣的。所以,撇開回潮率不談,那么公制和英制換算,其系數是583.7左右(SORRY,一下子想不具體),但是考慮到兩者的回潮率差別,其系數實際應為590.54(絕對正確)。也許很多朋友從紡織廠里得來的系數可能為6XX.XX,這通常將漿料的重量也算進去了。這是不正確的。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2016-09-26
2024-01-08
2024-01-08
2017-01-06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