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過程中,怎樣合理使用低級棉?
提問者:南華園 | 瀏覽次數: | 提問時間:
熱門產品
熱議話題

提問者:南華園 | 瀏覽次數: | 提問時間:
小太陽
2020-03-30 10:17:14
原棉的主要物理性質、如長度、線密度、強力、成熟度以及含雜等都與紡紗工藝、成紗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充分發揮和合理利用不同原棉的特性,達到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穩定生產的目的,棉紡廠把集中不同級別的棉花搭配組成混合棉使用,這種多種原棉搭配使用的方法稱為配棉。
配棉的目的
① 保持生產和成紗質量相對穩定,為了優質低耗地進行生產,要求生產過程和成紗質量保持相對穩定,保持原棉性質的相對穩定是生產和質量穩定的一個重要條件。
② 合理使用原棉,滿足紗線質量要求;采用混合棉紡紗,以充分利用各種棉的特性,取長補短,滿足紗線質量的要求。
③ 節約用棉、降低成本;原棉是按質論價的,不同長度、不同等級的原棉差價很大。原棉在紡紗成本中占80%左右,如果選用的原棉等級較高,雖然成紗質量能得到保證,但生產成本增加。因此,配棉時要從經濟效益出發,控制配棉單價和噸紗用棉量,力求節約用棉,降低成本。增加配棉技術、合理使用各級棉花紡紗。
充分利用低級棉的做法
1 、加強檢驗
對于低級棉必須加強檢驗工作,特別是做好逐包檢查,根據色澤特征,含雜多少,成熟度情況分類堆放。按其強力、號數、短絨等情況分為上、中、下三類進行排隊。通過單嘜試紡進一步掌握紡紗性能。
2 、合理配用
本著瞻前顧后細水長流,對低級棉使用力求穩定,分期進行大排隊采用逐步摻用,先少后多或個別紗號先用,待用出經驗后在大面積推廣。
3 、充分利用低級棉固有的長處
① 充分利用低級棉纖維細的有利條件,提高成紗強力。纖維細則在橫斷面內纖維根數相對增加,相互間增加了摩擦力就不易滑脫,當成紗號數一定時,橫斷面內纖維根數較多時,有利于條干均勻。纖維較細而且柔軟易于牽伸,纏繞均勻,所以成紗強力也較均勻。
② 利用低級棉纖維長度偏長的有利因素,利用長纖維來紡紗,在紗中彼此重疊的部分也較長,就會增加纖維相互間的摩擦力和抱合力,成紗強力就大。在一般情況下,棉纖維長度越長可紡紗支也越高,反之就低。品質長度每增加1 mm,紗強力可提高1%~2%,甚至更高些。一般低級棉長度較長,多在28 mm~29 mm。
③ 色澤的利用,低級棉的用量在10%以內時,可以使棉紗帶奶油色,但混用過多,會使棉紗、棉布變黃。配用適當,織物豐滿、棉雜不顯,條影清晰。
4 、適當調整工藝
各工序定量適當減輕,增強開松梳理,增加除雜作用。增強對浮游纖維控制,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
① 清棉應盡量多松少打。棉箱機械塵棒間隔距適當增大,減少回收,靠離心力作用多除雜,縮小棉箱機斜簾子的隔距適當增加角釘高度和長度,以利開松;打手速度適宜,不宜過快,以免損傷纖維;加快均棉羅拉速度增加混合效果,增加開松作用,并能開松又不損傷纖維,有利落雜和排短絨;適當增加除雜點,打手至塵棒隔距適當減小,開松度增強,落物多,除雜也多;各棉箱入口適當加大風扇速度,讓氣流從上部或側面補充,減少回收,增加除雜。
② 梳棉采用強分梳工藝,以其達到較多排除細小雜質和短絨。適當增加錫林與刺輥速度,使刺輥增加穿刺分梳能力;刺輥至小漏底4.5隔距,氣流緩慢,減少回收;適當加快蓋板速度和減少蓋板至錫林隔距,多排短絨;減慢道夫轉速增強分梳作用,提高棉網清晰度;降低除塵刀和縮短小漏底,增加落雜區;錫林后罩板下口大于錫林至大漏底的隔距,使氣流順利引向小漏底方向,而不會產生渦流;大漏底和錫林隔距適當放大,使氣流緩和。以上所進行的工藝調整,目的是在于加強分梳和盡可能充分的排除短絨和雜質,以及適當增強抄針次數和按“四快一正”整機,使設備處于正常狀態。
③ 在并、粗、細工序適當縮小羅拉隔距和加重加壓,以達到有效控制減少游離纖維,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改善條干均勻度。粗紗捻系數要適當加大,增加纖維間的抱合力。
質量第一、統籌兼顧,就是要處理好質量與節約用棉的關系。全面安排,保證重點就是要及時摸清到棉趨勢和原棉質量,并隨時掌握產品質量的信息和反饋情況,機動靈活、精打細算的調配原棉。總之,合理、科學的用好低級棉花,對合理利用資源,增加企業在市場的競爭能力,意義重大。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2010-03-19
2013-08-19
2012-08-16
2013-12-04
200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