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經絲需要上漿?有的經絲可以免漿?
提問者:三丘田 | 瀏覽次數: | 提問時間:

提問者:三丘田 | 瀏覽次數: | 提問時間:
雙曲線
2019-04-12 15:09:32
合纖長絲是由多根單纖維復合而成的,如165dtex/48f,即表示由48根單纖維組合成165dtex的復絲,在生產過程中,絲線在受力狀態下要經過絡、并、捻、整等各工序,而在織造過程中,要經受導輥、綜絲、鋼筘的反復摩擦,絲線的摩擦多至萬次以上,而噴水織機織造時的車速一般在500~700r/min,高速率摩擦單絲非常容易起毛,不但影響織造的效率,嚴重的會導致無法織造,而且使產品的質量明顯下降,為此,要對無捻或低捻合纖長絲進行上漿,上漿后的經絲能經受加工過程中的摩擦而順利進行織造,并保證產品的質量。
上漿的機理是:經上漿后,漿料在絲身的周圍形成一層漿膜,以耐各種器材的摩擦;而漿液滲入單纖維間,將各單纖維粘住,提高復絲的集束性和強力,這樣保證參順利地完成后道工序的任務。短纖紗由于毛羽多,上漿效果要求將料以披覆為主,合纖長絲的上漿則要以滲透為主而以披覆為輔。由于合纖絲的回潮率較低,如滌綸絲的標準回潮率為0.4%,錦綸為4%,它們屬于疏水性纖維,即對水不親和,因而其上漿不像粘膠絲那么容易,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漿料的黏性要特好,漿料在滲
入單纖之間能將單纖相互粘住,保證獲得滿意的集束性,并在絲身周圍形成良好的漿膜,以保證其良好的耐磨性。而在漿絲時,要保證漿絲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防止各根上漿后的復絲相互黏搭而不能織造。
上漿時要嚴格控制好上漿的漿料制備和上漿的工藝。目前國產的漿料多用丙烯酸酯,質量一般都已過關,但要進行嚴格的選擇,特別是其黏度和濃度都應符合要求,切忌盲目選購。為了防止在漿絲過程中絲身上的消靜電劑被除去,所以在漿料中要加入適量的消靜電劑。為了保持絲線的柔軟度,可加一定量的柔軟劑,也可加適量的滲透劑和消泡劑。在制漿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制漿操作程序,以使漿料符合生產的要求。
在生產中要切實按上漿工藝要求,要做到“七定”,即定漿黏度、定漿濃度、定漿溫度、定上漿線速度、定漿絲伸長、定漿絲回潮率(定烘筒或烘燥室溫度)、定上漿率。黏度是表示漿料黏性好壞的程度,而濃度是表示漿料含固體膠的多少,一般地說:二者成正絲,但由于各漿料質量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濃度的漿料,其黏性也不一樣,所以嚴格地說二都要控制,而日常生產中,往往有些人只控制黏度,而有些人只控制濃度。漿料黏度和濃度越高,絲條強度和表面耐磨性增加,而彈性低,絲線越容易脆斷,落漿也多,所以要正確控制。上漿線速度過快,生產效率雖高,但由于絲條滲透不及和包覆較差,漿絲質量變差。經絲在上漿中由于受到輥筒、上漿輥和烘筒等的拉動,一般呈現出伸長狀態,但滌綸、錦綸等合纖絲是熱縮性纖維,絲身經過漿槽、烘筒和熱烘室漿會產生回縮,因而合纖絲上漿率一般是拉伸和回縮抵消,伸長約為0,漿伸大,絲身被拉長,強度受到一定影響,容易斷頭,但漿伸小,絲身受到織造時的上機張力,將被拉長而破壞漿膜,纖維容易起毛。漿絲的回潮率高,絲身容易產生黏搭,絲條收縮不勻,產生吊松經、硬度不足,嚴重時將產生裂軸,但回潮率低,則容易產生靜電,導致纖維起毛,并且由于漿膜發硬、發脆,絲身中漿液的滲透性好,上漿質量好。但上漿率過高則會產生搭漿,甚至不能織造,而上漿率小,則絲纖維容易發毛。所以要從生產的實踐中,摸索出最佳的漿絲工藝,并切實執行,這是保證漿經質量和產品質量的重要措施。
目前,漿絲機的自動化控制技術較高。只將需要的工藝參數輸入計算機監控系統,就能自動控制并在線檢測,還能將圖像在紅外線觸摸屏上顯示,自動記錄,這里重要的是技術人員需要輸入正確的工藝參數,并按記錄的數據和生產的實際情況及時修正工藝參數。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1個回答
2個回答
2015-12-03
2015-10-21
2024-01-08
2017-04-27
2018-05-30